不管大学还是中专,毕业时老师都会要求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。很多人往往都是东拼西凑,草草应付了事。等到真正进入职场才发现自己什么都没准备好,想看书学习,又觉得时间紧迫,达不到理想效果;想提升技能,又无从下手,不知道该怎么给自己充电。如果在工作中你总觉得吃力,对未来感到一片迷茫,有可能是你的职业生涯没规划好。如果做好了职业规划,肯定有清楚的充电计划。充电是职业整体发展的一部分,只是你实现目标过程的路程,在这过程中充电是起到推波助谰的作用。曾经
- 680
- 2017-02-07 10:12:36
昨天,我在《刘亚运:2017年,让我们变得更强!》这篇文章里提到了团队的重要性,我说:成事在天谋事在人,实际上,小公司靠老板、大公司靠团队、超级公司靠智囊团。公司能不能做大,关键看团队够不够强。纵观现在的商业巨头,哪家不是有一个传奇团队在支撑,马云的“十八罗汉”、史玉柱的“四个火枪手”早就成为团队故事中的一段佳话。马云早期创业的50万启动资金,都是团队成员各自出钱凑的;史玉柱团队曾经20个月没发工资,现在那些成员已经是总裁级别,身价上亿
拖延症其实就是在面临辛苦与逃避的选项时,选择了更安逸的那一个。一而再再而三就成了拖延症。比如:我想学习,但是我又没办法学习,为什么呢?因为今天太累了,明天吧。第二天,我不知道从哪儿开始,时间嘛。。。多的是,不差这两天。第三天,我不想做,我要打扫卫生,要。。。第四天,在压力下我会做的更好,所以我以后再做。。。第五天。。第六天。。。心里总有一个声音,为你的逃避选择一个心安理得的理由。相信不少人都有这种拖延症,下面是一则有关拖延症的TED演讲
村上春树说过:世上有可以挽回的和不可挽回的事,而时间经过就是一种不可挽回的事。很多人对现状都有着千万种的不满意,但又喜欢对自己说“顺其自然,随遇而安”,其实真正的顺其自然是竭尽所能之后的不强求,而非两手一摊的不作为。如今离开学校已经很久后,我听到一个长辈说:“如果你很忙,那么你必然是哪些地方没有做对。只能证明了你只是一个疲于奔命的人,而不是精英。因为再牛逼的人也能牛逼得云淡风轻,只有平庸的人才是平庸得茫茫碌碌。”之后若有所思了一阵,联想
如果你想去做什么,就赶紧去做,不要觉得为时已晚。如果你想学一门语言,哪怕你不再是学生也没什么关系;如果你想学音乐,哪怕你不再年轻也没什么关系。是的,也许你现在不年轻了,但是你以后会更老,而且有那么多人在前面前赴后继,你没有什么好害怕的。01去年比较火的王德顺,一个79岁的老头,赤膊上阵走北京T台秀。之前看《重返二十岁》的时候,我搜过他的简历,但是我对他的详细了解,还是在我见到他之后。我读了他送给我的那本《活雕塑》,并且看了他在的讲演视频
我们都在找一个终点,但永远不知道它究竟在哪儿。与其这样,不如好好完善自己。1、如果你足够努力,你可以成为“精神灵魂”每个公司、每个社区,都需要不止一个“灵魂人物”。企业需要培养符合网站气质、对你网站品牌起到正向作用的用户中的灵魂,还需要培养资产、项目里的灵魂,这种人越多,企业便能更好地发展。一个企业里的“精神灵魂”需要具备什么?答案就是特质。所谓特质,其实就是骨子里面的东西。你的小宇宙有多强,决定了你会把事情做到何种程度。比如责任心、态